English

西部生态建设重在实践

2000-09-22 来源:光明日报 李烨 我有话说

西部大开发中,人们非常关注生态建设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西部生态建设,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西部十省市再加上内蒙古和广西,几乎是我国所有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地区,如黄河、长江、珠江的上游都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这些大江大河的水患与其中上游的生态建设直接相关。要变水患为水利,关键也在于中上游生态建设的根本改观。以长江、黄河为例,现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遭受到的危害和困扰,主要是由于这两条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治理长江、黄河,除了中下游地区应当注意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用水之外,关键是中上游地区必须从加强生态建设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蓄水能力问题。这是治本之策。

西部生态建设的这种战略性意义,比较容易看清楚,也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关键在实践,要用事实说话,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做好这一点,就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敢于大胆创新又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就现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讲,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生态建设的重点放在治理长江、黄河中上游森林植被的保护以防止水土流失上。这是西部地区治理的重点,也是全国关注的重点。长江、黄河中上游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给黄河、长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损失和威胁实在太大了。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直接关乎黄河、长江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拿陕西来讲,就要把陕北生态建设问题,增加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问题,放在突出的地位,争取用十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使陕北的生态环境有一个很大的改善,尽可能减少泥沙向黄河的注入量,尽可能不让黄河中下游的河床再抬高,堤坝再增高。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不仅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使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将有较大的改善。在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划,既不可一哄而上,也不可放任自流,一定要注意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要让千百万人民从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中得到实惠,看清前景,增强信心。

第二,要特别注意人文历史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及具有很高旅游价值地区的生态建设问题。这些地区的生态建设搞好了,既能提高本地区旅游产业的含金量,又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好地统一起来。譬如在西北地区,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形成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如果生态环境恶劣,现存的人文景观得不到很好保护,任凭沙漠化、荒漠化侵蚀和危害,要不了多长时间,有些人文历史景观将不复存在,有些人文历史景观将愈来愈难保护,怎么能形成兴旺发达的旅游产业,又怎么能吸引愈来愈多的国内外游客来享受华夏古老文明特有的神韵呢?再说西部地区极为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无论是黄河壶口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还是云南的滇池、新疆天山的天池、甘肃敦煌及附近的月芽泉、宁夏的沙湖,如若不注意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它们的旅游价值会受到直接的损害,而且它们自身的存在都将受到威胁。如果这些旅游景区,旅游胜地的生态环境搞好了,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西部地区的旅游产业一定会更好的发展起来,成为振兴西部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何乐而不为?!

第三,要注意学习国内外进行生态建设的先进经验、成功做法,更要注意总结西部各省区自己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这一点,在搞好西部生态建设中特别重要。西方发达国家有些生态建设搞得很好,他们的一些先进意识、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不要一讲生态建设,就两眼向外,要特别重视我们自身生态建设的一些成功经验。据悉,西部各省区都有一些县或地区的生态建设搞得比较好,一些地区或县下边的乡或村也有生态建设搞得比较好。这些先进的县、乡、村,基本上做到了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农则农,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良性互动,使农业结构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农民收入逐年获得较大幅度的增加,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建设致富的路子。只要我们的各级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引导人民走符合实际的致富之路,生态建设就一定会卓有成效地结合起来。那么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将一定会变成现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